导读:3D打印已经成为航空航天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制造方式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表示,通过3D打印技术,火箭发动机零部件的生产效率实现了显著飞跃:超过60%的零部件通过3D打印制造,合格率从30%提升至95%,生产时间从50小时缩短至10小时。
2024年7月24日,据了解,6月25日14时7分,嫦娥六号携带月球背面样品成功返回地球,历时53天、38万公里的太空往返之旅,创造了中国航天新的世界纪录。
发射及探测:多种发动机的高效协作
5月3日,嫦娥六号在长征五号火箭的助力下成功发射。在进入太空的2200多秒时间里,长征五号火箭上的30台发动机齐心协力,将嫦娥六号送上了地月转移轨道。这一阶段,火箭发动机的强劲动力至关重要,确保了探测器顺利进入预定轨道。
进入预定轨道后,嫦娥六号的动力主要依靠自身携带的77台发动机。这次任务非常复杂,既要完成落月探测,又要进行采样返嫦娥六号配备了7500牛变推力发动回。机、3000牛发动机,以及150牛、25牛、10牛等多种类型的发动机,它们在姿态控制、交会对接等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3D打印一体化成型:高效节材,性能卓越
在探月任务背后,3D打印技术为火箭发动机的制造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。在生产火箭发动机零部件的厂房内,所有零部件都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。过去人工至少需要50小时才能制造的一个零件,现在通过3D打印只需要10个小时。
厂房内,近百台金属3D打印机根据发动机设计图纸昼夜不停地生产。从这里出厂的零部件用于组装火箭发动机,通过3D打印技术,使发动机的生产周期更短、制造工序更简单、可靠性更高,并且还能节省大量的原材料。
该文章转载于“南极熊3D打印网”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,请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。